扬子晚报讯(刘浏)非法猎杀野生蟾蜍超过145万只,发展成为一条庞大的偷、买、卖黑色产业链。近日,孟某、徐某等2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被江苏省灌云县检察院提起公诉。其中,刘等9名灌云籍犯罪嫌疑人买卖野生动物资源,破坏当地生态环境。依法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,请求法院判令其承担环境修复费用,并在省级报刊上赔礼道歉。
2018年8月1日凌晨,鱼贩顾某驾驶三轮车到郊外向养殖户收购龙虾、泥鳅等水产品。鲁豫有个农民的老婆和孩子,分别背着沉甸甸的蛇皮口袋:“癞蛤蟆要不要?”“对,8块钱一斤。”称重后,大约200只重40斤的野生蟾蜍卖到320元,一个老头和一个小伙子高高兴兴的拿着钱走了。据顾交代,从去年4月到8月,他陆续收购了近万只重1800多斤的野生蟾蜍。
像顾这样的鱼贩至少有几十人(其中,顾、孙、陆、马、刘、冯、杰、周、陆等已被绳之以法)。他们游走在四乡八镇收购野生蟾蜍,再由鱼贩卖给徐赚取差价。许从四乡八镇采集野生蟾蜍后,提取蟾酥和蟾腿卖给孟。经过进一步的“深加工”,孟将一层层被剥削、奄奄一息的蟾蜍卖到水产市场,最终流向餐桌,成为饕餮之徒的美食。于是,就形成了这条非法猎捕贩卖的黑色产业链。
徐无疑是这条黑色产业链中举足轻重的人物。这种丑陋的蟾蜍能让许多鱼贩趋之若鹜,是由于许的鼓励和肆意购买。他联系当地鱼贩,以每斤10-12.5元的价格收购蟾蜍。从2015年到2018年8月,徐购买了48万多只野生蟾蜍,几乎消灭了当地的野生蟾蜍。充足的货源让山东籍犯罪嫌疑人宋来到这里。2016年,宋因收购蟾蜍被判刑。在利益的驱使下,2017年,他重操倒卖野生蟾蜍的旧业,先后从徐处买卖蟾酥140公斤、野生蟾蜍12000余只,案值60万元。52岁的徐家住灌云县东王集镇,卖水产。后来“水产赔钱了,家里经济压力很大。”许到江苏南通学习“养殖蟾蜍、提取蟾酥、蟾推技术”,于是与黑色产业链上的头目孟某结缘,先后出售其56公斤蟾酥和20多万只野生蟾蜍,非法获利20万元。
盐城罪犯孟某购买蟾蜍,制成蟾酥。早先我在家里养殖蟾蜍,提取蟾酥和蟾腿卖钱。由于人工养殖蟾蜍死亡率高、效率低、周期长,远不如直接在野外狩猎来得省事、来得快。”我们这行的每个人都知道蟾蜍不是人工繁殖的,它们都是野生的。”据孟某交代,从2015年开始,孟某收购野生蟾蜍的活动就从未停止过,足迹遍布全省。先后从徐、周、陆、王、杨等处收购野生蟾蜍145.5万余只。“用镊子把头上的疙瘩里的果肉挤出来。500斤左右的蟾蜍会产生一斤蟾酥。大蛤蟆能刮髓,褪禅退,放小蛤蟆走。”在过去的四年里,孟通过出售蟾酥、蟾腿和活蟾蜍非法获利80多万元。
“被剃了毛的蟾蜍活不长。”即便如此,孟某将收购的蟾蜍剃毛、褪毛后,将其中71万余只卖给经营者张某、石某、齐某、吉某、吴某某、程某、沈某等。在上海的一个水产市场。大部分都上了饭店或者人们的餐桌,做成当地传统小吃“烟熏刷刷”,被挤出了最后的价值,成了慈悲的菜肴。2018年8月,在查处葛某(已判刑)非法狩猎案中,当地警方迅速组织警力沿许某收购线索,将许某收购蟾蜍的上下线抓获。24名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,在徐和孟的家中查获11000多只活蟾蜍。
推荐阅读: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或网友投稿,如果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点击网站底部获取联系方式,本站第一时间处理,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luobo123.com/40184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