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听到培根下锅的“滋滋”声,就让人觉得特别有食欲~
金针菇培根卷、玉米培根汤、土豆培根炒饭、培根玉米卷、培根卷蔬菜······每道菜都听着十分好吃,让人口水都要流下来了。
但是江湖传言:培根不是真肉做的,因此经常上妈妈们的饮食“黑名单”。
这是怎么回事?培根究竟是什么做的呢?
培根最早是纽芬兰人在捕捉到驼鹿后吃不完,就把剩下的肉切成小片,薄薄的肉片放入海水中腌制,再用木屑以及树枝熏干用以保存,后来这种方法在当地流传开来,慢慢地培根就形成了。
虽然说培根起源于西方,算是腊肉熏肉的一种。但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公元前1500年,中国厨师最早用盐腌制猪肉做成腊肉,这也算是培根的前身了。
原切培根属于高档肉制品,加工是选用优质猪腹部肉经腌制、烟熏而成,质地坚实有弹性、烟熏味醇厚,这种传统方式制作的原切培根成本高,价格也不低。
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培根有两类:原切培根和重组培根。
原切培根,是由优质前腿肉还有五花肉等猪肉部位,来进行制作的。
重组培根都是由各种便宜鸭肉、鸡肉,还有很多大型屠宰场不要的各种肉类食材,挤压混合后所得到的。像我们熟知的快餐店、自助餐店,他们所采用的培根肉,很多都是这种合成肉,属于假培根中的重灾区。
如何判断买到的培根是纯肉的还是重组的呢?主要看以下4点:


原切培根也不建议多吃
培根的别名是烟肉,是指通过烟熏达到防腐保鲜的功效。烟熏赋予了培根良好的烟熏风味及色泽,却导致其中的苯并芘、杂环胺、亚硝胺等致癌物含量增加,使得它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展示出了致癌性。
因此,加工肉类(火腿、培根、腊肉、香肠等)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(IARC)归为1类致癌物。
从另一方面来说,培根的热量比较高,含有大量的脂肪,常吃容易发胖,口味上普遍也都比较咸,常吃很容易导致盐摄入超标,会增加高血压、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。

但还是建议多吃鲜肉
所以为了健康,培根偶尔吃没事,不要长期大量食用。那么我们该吃什么肉好呢?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》建议,一般成人每天食用鱼、禽肉和瘦肉120-200克(生重),优先食用禽肉,并尽量减少加工肉类的食用。
一是要做到少吃加工肉,建议每周不超过1-2次,每次不超过25克(相当于一片培根)。购买时选择正规渠道,只买配料表里有“D – 异抗坏血酸钠”的正规加工肉制品。
二是尽量选择新鲜肉类,尽量采用蒸、煮、炒等低温方式,少用煎、炸、烤及过度加工、腌制的方式。
对于肥胖、三高等特殊人群,应该选择里脊肉、牛肉等新鲜的瘦肉,少吃肥牛、五花肉等高脂肪肉类。另外平时也可以选择水产类如鱼虾蟹等,禽类如鸡鸭鹅等白肉代替部分红肉的摄入,“红白搭配”更健康。
三是除了肉类,饮食中也不能忽视水果蔬菜的摄入,绿叶蔬菜中所富含的叶酸、叶黄素等抗氧化剂有一定的防癌、促进代谢的作用,而其中的膳食纤维等能促进肠道蠕动,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、堆积。
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提倡每天要吃500克蔬果,如果你每天的蔬菜摄入量达不到这个标准,就要注意了。
培根美味,但是估摸着大部分都是“假的”
因为本着“便宜没好货,好货不便宜”的原则
小编大学旁边买鸡蛋灌饼的培根肯定是假的了
虽然很好吃,但是加工肉还是少吃一点为好
毕竟,我们要听妈妈的话~
外面肯定没有家里烧的健康!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常笑健康):培根到底是用什么肉做的?吃了这么多年,你可能吃了个“假培根”
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或网友投稿,如果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点击网站底部获取联系方式,本站第一时间处理,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luobo123.com/77994.html